转自【中国压缩机网】1、 气缸
1.1 气缸是往复压缩机压缩气体的部件,它承受气体压力、镜面与活塞环支承环摩擦力、以及压缩气体时产生的热量。气缸的结构复杂,有气道、水道、气阀腔。气缸要求有足够的强度、抵御磨损的硬度和粗糙度、以及良好的传热性能。
气缸上部有缸盖,下部有缸座,组成气缸的工作容积。
压缩机的气缸为铸铁制造。由于经过多年运行,均有不同程度磨损或划伤,尤其是高压级缸的磨损和划伤更为严重,这将加快活塞环和支承环的磨损,并造成活塞环串气,降低效率,增加功率消耗。
1.2 对气缸的要求及磨损后的修复措施
1.2.1 气缸的镜面粗
糙度应在0.8以上,不能有沙眼和疏松以及损伤的条块,不能有轴向和圆周方向的划痕、划伤。轻微的可用油石将划痕研磨平滑。
1.2.2 气缸的磨损大致有三种情况
1)偏磨,磨损后的气缸半径有的部分远离原气缸轴心线,并且不等距。
2)缸径出现喇叭口形或凹芯。
3)缸径磨大,而且磨损的情况往往不是均匀的。
上述情况,均影响活塞环的寿命和密封效果。造成活塞环密封串气,排气温度高,活塞环损坏快(甚至折断),严重时引起前一级排气压力增高,压比增大,温度高,甚至安全
阀报警。
1.2.3 解决气缸磨损大致的三种途径
1)当磨损量较大,而且气缸壁很薄时,此缸无法修复,只能更换。
2)偏磨或凹芯时,可镗缸并珩磨缸径,重新配置活塞和活塞环。
3)如果结构允许,可嵌缸套。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风险。
为什么说有的缸嵌缸套有风险?其原因:一是嵌缸套时须先将原缸径加大,而加大缸径就有可能出现铸造时存在的砂眼、气孔、疏松等缺陷,使气缸漏水报废。二是嵌缸套后,装气阀的止口很薄,容易出现强度不够或漏气。故嵌缸套的方法要慎重对待,更换新气缸是最把握的选择。
1.2.4 气腔与气阀的接触面应平整,不能有造成串气的伤痕。
1.2.5 各部位的垫片要垫好,否则产生漏气、漏水或气水串通。对于气阀底部的密封垫片须备足,以便及时更换。
1.2.6 每当大修时,应对气缸水道的污泥进行掏净清洗。这些污泥严重地阻塞了冷却水的流通及冷却效果。
1.3 气缸常见故障
声音异常、缸裂、缸盖碎。
气缸内产生冲击声和声音异常,可用听诊棒在气缸外壁听到、手摸有冲击振动感。产生的原因:
1.3.1 活塞在气缸中运动时,死点间隙不够(尤其是上死点),活塞与缸盖相撞。往往顶碎缸盖。
1.3.2 气缸内有异物,如小工具、气阀阀片碎片或弹簧断块掉进气缸,活塞环断块在气缸内撞击串动。
1.3.3 活塞杆螺母松动,撞击缸盖。
1.3.4 气缸水道壁有裂纹,水进入气缸极易发生液击,应及时停车,视情况采取措施。
1.3.5 新气缸加工完后应进行水压验证,试验压力应是工作压力的1.5倍,历时30分钟以上。但有时水道壁的裂纹不是先天性的,而是后来埋下隐患,如冬季停机时气缸内有存水而冻裂;运输、装卸或安装时,碰撞引起内伤,甚至裂纹,后来开机时逐渐扩大等原因所致,因此,各种行为都应该防止碰撞。
1.3.6 冷却器泄漏,会造成水随同气体进入下一级气缸,容易造成水击现象。为此冷却器出厂前应进行水压实验,水压实验的压力应是设计时压力的1.5倍。
2.活塞
2.1 活塞
活塞在气缸中的往复运动,实现气体吸气、压缩、排气、膨胀的循环过程。
活塞结构有多种形式,裙部均属圆柱形,活塞大部分由三瓣或两瓣组成,国产机型为整体活塞。
活塞上装有支承环(立式机称导向环)和活塞环,活塞在气缸中的位置关系如图2-1。
2.2 估算气量
单作用活塞为活塞上端部压气,压气量可估标为:Q=0.75*F*S*n
双作用活塞为活塞上下端部都压气,气量可估算为:
Q=0.75*{F活+(F活-F杆)}*S*n
式中Q—气量, F活—气缸直径面积
F杆—活塞杆截面积 S—行程 n—转速
压缩机气缸大部分为双作用,小部分气缸为单作用
2.3 活塞与活塞杆的装配
压缩机铝活塞较多,要求孔与活塞杆上的定位面不能超差,与活塞杆装配时,螺母和活塞间的两个接触面要贴合好,因该两个接触面是传递活塞力的。铝的承压强度低,故在其端部设一铁材质承压块与活塞杆的
台肩衔接。要求承压块与铝活塞接触面贴合在75%以上,而活塞杆上的台肩与承压面贴合在70%以上,否则会引起活塞杆螺纹与螺母拧紧时产生附加的偏心应力,出现活塞杆断裂问题,螺母拧紧后,应有防松动结构,以防螺母松动。
2.4 活塞装入气缸中的要求
活塞装入气缸后,位置要正,圆周要有间隙,防止活塞与气缸壁摩擦,因此,要检查活塞在气缸中的圆周间隙的均匀情况。检查方法:用卡尺测得缸径减活塞外径后除以2即为理论间隙,用塞尺测出圆周间隙与理论间隙比较,找出间隙偏差的原因,通常希望下部间隙大于理论间隙,这对支承环的寿命有益处,所以有的欧洲厂家将活塞(支承环)与活塞杆连接的中心孔,下降1mm左右(按活塞直径大小数值不同),使活塞在气缸中上抬,称为偏心活塞(缺点是活塞定位装配)。
如果活塞下沉数值较大,则应找出原因,如十字头与滑板间隙磨大,造成十字头与气缸不同轴;气缸偏磨;缸体与中间接筒连接错位,新缸体与中体连接面不平行、对轴心线不垂直等,应采取相应措施。
压铅法压活塞在气缸中的轴侧间隙,可通过活塞杆与十字头连接螺纹予以调整,缸盖安装好后,再压盖侧间隙,盖侧间隙如按出厂文件要求相差较多时,可通过加垫方法解决。
2.5 活塞在气缸中止点间隙的作用
活塞在气缸中的止点间隙形成余隙,余隙所形成的容积(包括气阀、活塞余隙容积)。对压缩机来讲,大了是有害的,第一级大了使压缩机的排气量降低,但是气缸与活塞必须有间隙,该间隙的作用:
(1)活塞杆、连杆、十字头等受热后要向外膨胀伸
长、旋转轴类的轴连接部分要磨损、孔要磨大,该余隙就避免了活塞与缸盖碰撞,否则造成事故。
(2)空气中含有水份,经压缩冷却有部分水残留在气缸中,气缸的止点余隙便容纳了部分不能排出的液体,否则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将造成破坏性的后果,通常称水击或液击。
(3)余隙部分的气体起到气垫缓冲的作用,使活塞与气缸盖不发生撞击。
2.6 压缩机活塞应注意的问题
2.6.1 三瓣铝活塞中的活塞环槽部分,因铝材质比较软,活塞环槽在活塞环的不断撞击下已被打宽,尤其是高压级第一道环。也有的活塞环槽部分是由铁材质制成,此种情况要比铝材质的好。那么为什么不采用铁活塞?这主要是出于活塞重量的原因,活塞运动时,活塞的重量产生惯性力。如果惯性力不平衡,将引起机器振动。
2.6.2 活塞大多都更换过,有的更换过几次,新活塞往往都是测绘制造,由于测绘厂家不同,造成活塞环槽和支承环槽的轴向宽度和径向深度不同,所以不同地区同一机型的活塞环、支承环调借后,有的装不进槽内,尤其是支承环更为严重。为此采取三条措施,一是从活塞环、支承环入手,使其对宽些窄些、深些浅些的环槽都能用,但这不是最佳状态。二是差别较大的,专厂专制专用。
三是以欧洲设计的活塞为标准,对需要更换的活塞采用原欧洲设计标准设计新活塞,逐渐达到通用化。(包括活塞杆的标准化)。
3 、连杆
连杆与十字头连接,将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往复运动。连杆传递活塞力,是受力部件,也是故障较高的零部件。压缩机因连杆断裂造成事故,打坏十字头、滑道、活塞、刮油器等部件。严重时打碎机身、使曲轴变形。
3.1 连杆结构
连杆包括杆身、大头、大头瓦、小头铜套、连杆螺栓和螺母。
3.1.1 连杆大头是可分的,内装轴瓦,由连杆螺栓将杆身与大头盖装配在曲柄销上。对大头盖和杆身两螺栓孔的同轴度、螺栓的定位面、与连杆螺栓连接的两支承面都有严格要求。
3.1.2 杆身要求足够抗拉压和抗弯强度,杆身有从大头通往小头的油孔。
3.1.3 小头嵌有过盈配合的铜套与十字头销间隙配合。
3.2 连杆螺栓
连杆螺栓承受很大的交变载荷,是运动机构中受力情况最严重的零件。由连杆造成的压缩机事故,往往是连杆螺栓引起的。它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抗疲劳性,因此在选材、制造包括过渡圆角和粗糙度、装配都不可以掉以轻心。
3.3 通常隐患
3.3.1 螺栓头部、螺母与连杆上的支承面没垂直贴合紧密。
3.3.2 螺母没有拧紧,止退措施失效。
3.3.3 螺栓应力集中的敏感部位精度不够,如螺纹、退刀槽、过渡圆角、大小头孔平行度等。
3.3.4 螺栓疲劳或接近疲劳又受附加力的冲击造成断裂。
3.3.5 螺栓与杆身、大头盖中的定位孔不能过松。
3.3.6 材质造成。
3.3.7 与轴瓦、铜套的配合间隙不当,出现偏磨、烧研。
3.3.8 连杆油路堵塞,不过油。
4、 活塞杆
活塞杆一端与活塞连接,另一端与十字头连接。活塞杆依靠杆上的台肩及螺母把活塞固定在杆上。杆的另一端螺纹旋入十字头中。运行中活塞杆受拉压交变应力,有时出现断裂造成活塞、气缸、十字头等不同情况的事故。
4.1 对活塞杆的要求
4.1.1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,正确传递活塞力。
4.1.2 材料无缺欠,热处理状态合理(通常应三次热处理)
4.1.3 活塞杆与密封环、刮油环的磨擦部位按材料不同,需淬火或氮化。以保证有足够的磨擦硬度。粗糙度应为0.4。
4.1.4 加工精度高,有螺纹、定位面、承压面、磨擦面、有退刀槽。
4.1.5 不允许弯曲,以免引起活塞杆跳动造成相关部件附加力。活塞杆运行时的跳动(垂直、水平)应控制在0.06mm左右,跳动过大,影响密封件寿命。
4.1.6 活塞杆密封面不能有划伤、划痕及磕碰,螺纹部分不能有磕碰。
4.2 活塞杆故障
活塞杆两端均以螺纹分别与活塞、十字头连接。螺纹底面是危险截面,容易造成活塞杆断裂,而与十字头连接处的螺纹受力大于活塞杆与活塞连接处的螺纹,因此靠十字头侧的螺纹更容易断裂。
4.2.1 活塞杆台肩与铝活塞连接处都有一个承压套或承压垫,以减少对铝活塞的承压比压。但有时活塞、承压套、活塞杆抬肩这三个面平面贴合不匀,长期运行,使螺纹疲劳破坏。
4.2.2 由于支承环、十字头磨损量不同,使活塞杆倾斜运动,产生附加应力,使螺纹处疲劳破坏。
4.2.3 连接螺纹处螺母松动或琐死装置失效。
4.2.4 活塞杆的材质、加工工艺、加工精度存在问题。